近期一直在找些新书,但一直没见到适合的推荐。昨晚推荐了一个书单,但依旧不够喜欢,明显不是我偏好的种类。再加上不久前和朋友谈起最喜欢的《源泉》,发现好多喜欢的书连名字都说不全了,遂决定写一个我最喜欢的书单,给自己留个纪念,也期望同学们依据此书单的偏好进行有价值的推荐。 本书单纯属主观评价,不代表大众看法。总体而言,太著名的都被删掉了,譬如《哈利波特》,推不推荐都没意义。初中及以前看的出色书本也删掉了,譬如《静静的顿河》,由于我没办法依据当时的心智水平进行有效评价。过于专业的也都删掉了,譬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需要同时上中国古时候史,不然不了解这书到底想怎么说,甚至上了还是不太了解(就像我)。然后留下的都是一些我喜欢且有肯定趣味的,合适推荐。 为了更好地对生活进行历史追踪,我一般倾向于给自己日常遇见的所有事物进行打分,包含每天情绪,谈话水平等等,对于书,我也有个人打分体系,以下书本都是我心中的5分类别和4.75分类别。 :5分书本。整体平衡性最佳,且境界阔大,完美表现复杂而深刻的主题。 1. 《源泉》 by Ayn Rand 神奇书本,对有才华的人进行了极致的表彰,并毫不留情地抨击那些没梦想也没才华的人为二手货。或许可以用第一版背面写的那句话来概括一下主题: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可以完全理解和完全达成人类的固有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这并无关紧要,正是这类极少数的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备了意义,我所追求的,正是向这类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 我很幸运地在高中就看到了这本书,那时候我还没天天在想将来要念书还是要工作这种无解的无聊问题,从而深刻地被书中的梦想与勇气感动了。本书厚达平装本就能砸死人的程度,但我当时依旧在2天内看完了,课全没听,足以见此书的迷人。而且看完还真的热血了一把,感到前方的路又亮了些。作者还有另外一书《Atlas Shrugged》,主题愈加深入,但我感觉没本书结构好。 2. 《战争风云》 by 赫尔曼.沃克 这本书应该与续作《战争与回忆》一块看。本书是我最喜欢的描述方法,描述一个宏大而残酷的历史背景下一群人的悲欢离合,既有历史又有人心,很美好。我对二战的认识基本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或者说我对战争的认识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小时候孩子一直有不切实质的想法,看到美国把国内的使馆炸了,悲愤地恨不能把导弹全扔到大洋彼岸去炸回来。但从这本书开始我切身地领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个人的无奈,终于了解了为何战争永远是最后的方法,能防止就要防止。书的最前面有一些插图,其中有一张是波兰的骁勇骑兵冲向德国的坦克,那种悲凉之感有一个月都在我心头萦绕不去。 后来才了解本书作者靠《凯恩号哗变》拿了普利策奖,但我看了之后个人感觉没这两本写的好。 3. 《Foundation》 by Isaac Asimov 我在这里其实非常想at一下送我这本书的同学,可是ta把每人名字改来改去,我都不了解目前叫什么了。 我不知道为何这本书在国内这么不时尚,以至于我没看见过中文版,我一个人看的也只好是英文版。这本书真是科幻作品的巅峰,甚至完全超越了科幻作品的格局,讨论的都是政治、历史与人性的一些宏大的问题。我以前感觉科幻作品只须世界构造的好就能了,但看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科幻小说不过是在一个愈加富有冲突的世界,表现愈加丰富而多层次的社会。总之很酷。 同是类科幻小说,《守夜人》系列也很好。只不过从格局来讲,还是浩瀚的银河更宏大一些。 4.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by Jane Jacobs 高中买了一本,看了一半。看法惊人的好,翻译惊人的烂,以至于我都不忍心读下去了。前一段时间想起来,决定还是看英文版吧。这本书其实从主题复杂程度上不可以达到5星水平,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真是太让人折服了。太多被我不足为奇地忽视的现象,她都进行了深刻的解析,从而解析了我偶尔也会模糊感觉到,却没细想过的问题。譬如假如出差一个月,你想把家门钥匙留给一个哪种人。她的答案是,既要可靠,又要不多问,以保持public life和private life的界限。非常有启发性。这种对生活的犀利见解,一直都是我期望达到但还有较大距离的。 5. 《远大前程》 by Charles Dickens 这书好像应该被归为太著名种类,但我感觉以这本书的震惊力度,目前的著名程度还不够。显然大家想到狄更斯先生,并不会第一想到这本书,毕竟还有双城记、雾都孤儿等等代表作。但这本书作为晚期作品,我感觉平衡性是最好的。我喜欢的平衡性,就是文章的每一部分都不喧宾夺主,而是适合地糅合在一块,表现一个复杂的主题。之前的基本代表作也都非常不错,但难免有的段落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到了这部,终于达到了一个最好的平衡点。 同样是表现复杂的主题,前面的几本书都用了近千页,但远大前程却用相对较短的篇幅,简洁地写出了生活的每个方面,足以见功力深厚。 :4.75分书本。总体来讲很好,但因为一些奇怪是什么原因被我扣了分。大多数缘由都是由于我偏执地热爱宏大而复杂的主题。仅一家之言。 6. 《爱与黑暗的故事》 by 阿摩司奥兹 这本书虽然是作者的自传,但对犹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与挣扎展示的都太好。骨子里的痛苦描写的很生动。甚至抛去文化背景,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很多心思的变化写的也足够好,我很喜欢的一本书。 书名太好,翻译的也太好。见了很多不成人话的译作,钟志清女性从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这本书看上去那样漂亮,译序写的也非常让人感动。 7. 《玫瑰的名字》 by 翁贝托埃科 《波多里诺》仿佛愈加著名一些,但那本给我的感觉是埃科先生试图在一本书里表达过于多的内容,以至于有点溢出了。这本虽然也表达了过多的东西,却还恰到好处。本书在飞机上看的,内容又太艰深(是一部貌似悬疑小说的宗教题材著作,和玫瑰花一点关系也没),并没完全了解。但因为整体对于宗教与世俗的考虑非常不错,所以还是非常喜欢。 作者另有欢乐散文集,如《携带鲑鱼去旅游》,文风完全不同,绝佳休闲读物。 8. 《伦勃朗的生活苦旅》 by 房龙 作者非常著名,但书不够著名。这本书又是我最喜欢的套路,名为写伦勃朗,实为写荷兰社会。其实本书中和伦勃朗有关的内容相当有限。我喜欢本书是什么原因它又描写了人与社会的冲突,而且还有我喜欢的擅长画光的伦勃朗。 当时是在高中三年级某大考试前一天一气看完,在这种情景下,本书的光辉和无聊的生活相比就愈加明亮了,这可能也是我喜欢此书的另一个缘由。 9.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 by 丹尼尔李布斯金 这是911 Memorial建筑师的自传,简直有点像源泉的现实版,虽然没那样曲折。文中建筑师对于我们的工作的热爱和对于建筑理念的坚持都让我很感动。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什么是有灵魂的,关心用户的好建筑,其中关于运用光的理解也非常有启发性。 我还用这本书劝说某当年脑子一根筋的同学去学了建筑,而没选另一个ta理解错了的系,期望后来ta每天刷夜画图时,没由于怨恨我而把这本书撕了。 10. 《黄河青山》 by 黄仁宇 同学们常常让我推荐历史读物。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说我没掌握,没办法推荐,但如此同学们就会不开心。所以我就会推荐《万历十五年》,反响好,同学们纷纷表示高兴。但坦率地说,我感觉黄仁宇先生的历史书合适培养兴趣,不合适当历史来看,事实上历史研究的书并没这样有趣。我反而还更喜欢这本自传黄河青山,看看当年早上当共产党,晚上当国民党,与追女神不成的故事,反倒愈加有趣一些。 11. 《朱熹的历史世界》 by 余英时 这本书真是太难了,基本上没懂。事实上假如不是我强行选了这本书写念书笔记,我是不会看完的,由于看不明白。但这本书少量了解的部分,就让我感觉太厉害了。选此书是为了像余英时先生致敬。这本书也与上一位先生的书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明真历史研究著作是一类型似科学读物的东西,总体很艰深。 12. 《我在伊朗长大》 by 文森特帕兰德 本文中唯一的漫画书,但这本书是纯粹的严肃漫画,连幽默都是黑色幽默,并非日式漫画,更不是暴漫。全书共4本,感人至深地描述了一个伊朗女生在国家的动荡与文化冲突中艰难成长,并追寻我们的自由与幸福的过程。这本书有人说是爱国主义,有人说是女权主义,还有人说是励志读物。但我感觉其实都不太是,这只不过一本太好的书。一本深刻揭示人性的书就可能既像爱国主义,又像女权主义。而对于励志读物这个评价,就像我喜欢的某作家先生说的那样,从来没专门的励志书本,好书都励志。 13. 《巨流河》 by 齐邦媛 本文中唯一由我妈推荐给我的书。(其他书都是反向的。)因此直接引用她的推荐:她(齐邦媛女性)一生中历程过这么多的事情,在破屋中一个人抚养孩子,爸爸被开除党籍。一个学了这么多英国文学的女性,却要在糟糕的女校教书。但这类事都没在她身上留下什么痕迹,而她依旧是原来那个人。你也应该学习一下。 我还是向这个方向努力了的,也不了解成功了没。 14. 《北京法源寺》 by 李敖 看这本书时我刚看了一本胡因梦访谈录,于是一时对作者评价复杂。但这本书的确写的很好,所以我就暂时忘却了访谈录中一些不太好的东西。这段历史本身并不复杂,但作者的考虑很丰富而富有启迪。生与死,君与臣,出世与入世,与更多的大问题,书中都借各位著名人士之口,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阐释。再加上我给谭嗣同的感情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熟知的湖南人的奇怪执拗),因此我感觉这本书非常不错。 15.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by 叶嘉莹 这本书只不过叶嘉莹评诗词系列书评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几年XX评XX诗的书都出滥了,但本书在我心里比其他书实在高出太多(我非常想黑一下《陌上花开缓缓归》)。通过阅读此书,不只让我感觉诗词很漂亮,还让我可以与很多文静年轻人进行此方向的简单对话(只能停留在简单层面),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叶女性与前文的齐女性一样,都有历经风云而依旧温和宁静的人格,让人分外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