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几天,同学们要依据我们的实质,对症下药。要做到回归整理瞄准练习四方面,特别要突出回归和瞄准。
回归就是回归考试大纲和课本,查漏补缺。考试前几天,要合理安排时间与进度,借助短短几天的时间,完成回归。要对照《考试说明》《教学需要》和教程,逐一落实考试知识点,再认、再现1、2、三级考试知识点之间形成的结构性常识,再认、再现三级考试知识点的要点与要素,对一些结论性语言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教学需要》史论共享内容,需要做到识记到位、书写准确无误。回归课本时,在突出《考试说明》1、2、三级考试知识点的同时,应该注意与考试知识点密切有关的各类图文材料。
整理就是整理记忆和训练,集中纠错,消除盲点。要看重对最后几天学习过程的整理。要在回归的基础上,整理所记,弄了解什么已经记熟,什么尚未记牢;什么目前就记,什么放在考试前一天再记。可以自我安排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力求练熟考试程序,提高应试能力。
瞄准就是瞄准高考考试动态,通过热门、重点问题的学习,提升复习的针对性。历年高考考试考查的基本都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与教程主干常识,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热门。从2007年四个新课改实验区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看,贴近生活、贴近实质、关注社会已经成为命题趋势之一。因此,在最后几天的时间里,要依据教师提供的有针对性的热门和要紧专题,如大国崛起、世界市场与全球化、工业化(近代化)、民族关系(中国古时候唐太宗、康熙)、政治模式与经济体制的多样化等,进行复习要点和练习。
练习就是通过适当练习,熟知考试方法与办法,提高应试能力。最后几天,适度练习是必要的。从内容上看,一要练易错基础题,二要练平常练习中失分较突出的几类主观题。就形式上看,可分散分类练,也可安排一到两次上午9:00-10:40的集中训练。从强度上看,严格控制和把握考试试题的量与质,定量定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