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复沓、互文、比拟等。 依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来讲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容易见到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释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类型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仿佛、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女孩仿佛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叫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氛围,加大渲染力,引起联想成效。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点、用途、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仿佛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点、用途、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端酒怀,就醉了。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有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块,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氛围,加大表达成效。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风韵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步伐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汇句子。 反复的类型: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汇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汇。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仿佛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哪个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大家考虑,有些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何如此红?第一有它的物质基础。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一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一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升语言表达成效,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家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用有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类型:特点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可以么?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汇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法加大表达成效。有些讽刺揭露,有些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女孩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块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需要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不然是不可以构成对比的。 如: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去世了;有些人去世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些人》) 用上句结尾的词汇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进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比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容易见到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爽。状物叙事,条理明确。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汇,叫复沓;无更换词汇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别) 北朝民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保持其音乐特征一般运用的方法。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成效。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用同一词汇、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大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步伐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必须要在脸上肯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征。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没办法摆脱的感情。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有什么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汇,而叠句的词汇一模一样。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使用的一种修辞办法。 在古文中,把是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讲解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讲解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如此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上去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特 征:互文的特点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目前两个方面: 1、结构特点: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2、语义特点: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括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1、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2、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很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如此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筹备细心 借用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不能离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依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用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备非常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