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考考试迎来倒数第50天,我市考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日前,我市相继举办的高中三年级各科研讨会上,高考考试专家们聚集一堂详细剖析最新的高考考试动态,一同探寻应付方案。最后的复习中考生能否有较大提升空间?考生容易走入什么误区?怎么样把握高考考试复习的重点时刻?昨天,本报记者连线各科名师,
为考生想办法。
文科附加题勿被倒扣分
■朱亚平 扬州中学高中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
第一是作文,要给文章增添闪光点。最后50天要重视以下练习,要在审题基本正确、内容基本充实、结构基本明确、语言基本流畅的基础上,增加到位、独特、新颖、著名的事例和精彩的句子、精巧的结构、精彩的开头、精彩的结尾、独特的构思、深刻的主旨等。语言的闪光点包含:一个精妙的比喻;一句恰如其分的名言、反问、设问;一个排比句;一个反复、照应。
第二是复习的争分点。现代文阅读应该注意:
1.了解原文,把握语境;2.定性准确,思路明确;3.理解全方位,表达到位;4.博闻多思,增加底蕴。现代文阅读中的名言警句,是记忆性的东西,每一个人都要拿到手。阅读文章时应该注意整体感知阅读,从中提取要紧信息,具体阐释和抽象概括。
对于诗歌题,其一,在最后的几十天里,建议用提供常用术语供选择的办法,聚焦学生的思维。比如:《采桑子》晏殊运用拟人、衬托的手法,还用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景物渲染了愉悦欢快、赞美仰慕、离别伤感、豪迈旷达、闲适恬淡、相思悲苦、坚守节操、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情感。其二,最好使用总分总的形式,先看法再剖析,然后再总结。
另外要提醒考生,文科生附加题切勿遭遇倒扣分。在文言文断句时,学生常犯的错、漏、多等错误会分别扣分,譬如对五处未标一处则得5分,而对五处错一处反扣1分,挑战与风险并存。
最后的复习应该注意跟着老师走,每周一套的试题,要吃透,不要以量取胜。自己找弱项,强调多问。除此之外,最后两道甲乙选做题目请考生放心,无论选做哪道题评分规则上会均匀给分。
发现解题思路贵在多剖析
■沈玖贵 扬州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
1.考试前要回归课本
考试前要回归课本,学会了教程就把握了考试的根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考查的内容分类整理,理清脉络,使考查的常识在心中形成互联网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个考试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在打造常识系统的同时,同学们还要依据考试大纲需要,学会试题结构,明确考查内容、考查的重难题及题型特征、分值分配,使常识结构与试题结构组合成一个结构体系,并据此进一步健全我们的复习结构,使复习成效事半功倍。
2.查漏补缺非常重要
要加大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是什么原因,对易错要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办法进行总结。找准了错误是什么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同学们还可两人一组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成效更好。
3.学会好看和做的时间分配
好多同学都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就会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天天需要坚持做适当的训练,尤其是重点和热门题型,预防思想退化和惰化,维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尤其是停课复习期间,更要学会好看和做的时间分配。
4.规范作答争取少扣分
一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大多是答卷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素。如立体几何证明的次要条件要交待,分类讨论问题最后有综上可得,应用题最后要回答卷目的设问,函数应用题要有概念域等。尤其是问题(Ⅱ)要用问题(Ⅰ)结论来解决时,更要确保问题(Ⅰ)结果的正确性。
5.总结考试技巧
熟练学会数学办法,以不变应万变。一般同一份试题,相同的办法不可能出现多次;同时,数学的主要办法在一份试题上基本都可以用得上。因此遇见思路一下不可以突破的难点,要好好想想以前遇见的类似的问题是怎么样处置的,在已经作答好的题目中用过了什么办法,常见的办法还有什么没用得上,能否用来解决这个难点,只须平常多加剖析,是不难发现解题思路的。
狠抓词语,培养猜词能力
■康霞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
马上进入高考考试50天倒计时,怎么样充分借助,备战高考考试?
1、狠抓词语。《考试说明》中所列词语表是命题的依据,且今年高考考试词语量加强,所以必须要过一遍。建议重新梳理一遍笔记,并根据某种关联进行归类,如同义词、近义词的归类,注意不同易混词及短语,特别注意词组搭配及动词使用方法,同时重视培养我们的猜词能力,善用构词法扩充词语。
2、梳理错题。梳理以往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能有效地降低非必须的重复失误和失分。难题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要掌握总结,争取记住自己犯过的错误,保证第三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很好。
3、真题模拟。
1.听力:虽然近几年的高考考试听力都比较简单,但每周两到三次的听力练习必不可少,特别是最后两周需要天天训练。练习听力时,要充分借助预测方法。
2.单选:着重学会语法、词法及句法;剖析句子结构、动词的搭配;注意不同语境中动词时态、语态的运用;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殊句型;熟知日常的交际用语和常用谚语。
3.完形: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阅读:重视五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词义猜测、图表理解、总结主旨和推理判断。要紧扣原文,不可凭空想象。
5.任务型阅读:第一了解短文;二要理清思路;三要剖析整理;最后应该注意书写规范。
6.书面表达:熟知评分标准,每周一篇短文写作。认真审题,多读范本,增强谋篇布局、衔接段落、变换句式、用高级词语和复杂句型的能力。
总之,越临近高考考试,越要抓入门知识的落实,不做或少做难点。
物理
方向从偏、难回归到课本
■吴梦雷 扬州中学高中三年级物理教师
1.最后的练习应该回顾错题,精做新题。剖析历次模拟试题的失分点,自己对什么部分的物理常识存在缺点,是不难发现的。但在后期有限的时间内,应该有不同地对待主干与非主干常识的查漏补缺。这好像是老生常谈,每一个老师可能都如此需要过,但不少考生并不可以落到实处,觉得花同样的时间不如再做些新题、多见些题型。
2.辨析复习方案,重视与同学老师交流。千万不要自己闷头复习,自己复习的资料对不对头?计划有没科学性?都需要和同学多交流。做题方向应从偏、难回归到课本,每年高考考试都会出现新题,极少出现老题,不要指望通过很多做题来压题。
3.解题格式要合理规范。除去注意到按步骤给分的需要外,还要培养好的习惯,如表示物理量的字母要规范,在解题时切勿混淆乱用,同时,解题过程中自己概念的物理量要交待了解。
4.看重模块题目的复习,内容范围要非常明确,在范围框定后复习。
5.最后就是应该注意复习时心态的调整。离最后的高考考试尚有50天时间,还有两次模拟试题,理科考试中由于难易的变化容易出现心理上的波动。请同学们必须要相信自己。
化学
注意审题和时间的掌控
■王建军 扬州中年轻人教学骨干,扬大附中高中三年级化学备课组组长
1、梳理常识库存,构建学科互联网。
下面复习重点应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课本为主体,将所学常识按内在联系进行总结整理,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常识体系。如有机反应种类是有机化学里的核心,复习的时候以官能团的性质把握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牢记断键部位是有机化学之魂,学会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2、把握高考考试导向,科学有效练习。
剖析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考试化学试题,基本体现了第I卷重在考基础,第II卷重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同学们可将《考试说明》上的典型题型示例认真做一遍,弄清出题思路和答卷办法。同时,可选择一些困难程度适中水平较好的模拟考试,用高考考试规定的时间去完成,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审题和时间的掌控。
3、重视练后深思,准时剖析纠错。
剖析近几年的高考考试化学考试试题,重点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点知识。但,不少考生越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出差错。要走出这一怪圈,除去思想上要高度看重外,还要对考试中出现差错的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练习。每一次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剖析。要紧的是,依据我们的具体状况采取强化的纠错方法加以解决。
4、扫清常识盲点,突出重点问题。
最后50天,诊断和补漏需要突出。要抓住平常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常识盲点,通过小专题,针对练习加以突破。梳理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会发现江苏高考考试的热门问题是存在的,考试前要对常考的要点进行强化、攻关。要有一种意识:不求高考考试考到,但求考到必对。
生物
要深入有序地分解教程
■吴红漫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三年级生物教师
生物学科高考考试前的复习基本思路是细化考试大纲,落实考试知识点,查漏补缺,分类攻关,练习技能,研究考试试题。学生手中的高考考试备考的权威资料有《2009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高中生物教程》、《近三年的各地高考考试考试试题》、《江苏内各市模拟考试》,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资料,做好六项工作。
一要明确命题思想和等级需要。考试前明确需要的考试知识点有什么?今年的考试说明有什么变化?今年的实验考查有什么新需要?
二要依据考试大纲,梳理考试知识点,查漏补缺。依据考试说明,将考试知识点细化,自我深思对考试知识点的学会程度,有针对性地补漏。
三要深入而有序地分解教程,回归课本。可从十个层面总结教程,包含基本定义与概念类、要紧的图形表格图像坐标曲线类、科学史类、反应式和表达式类、要紧段落、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与生产有关的问题、易错易混冷僻点、特殊实验办法和研究办法、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四要全方位梳理教程内外的实验。今年的实验需要比较高,要先梳理教程和考试大纲实验都需要的实验,对于教程中非考试大纲实验和考试试题中出现的实验也要关注。
五要分类过关,熟能生巧,提高解题技能。考试前要过五关,即审题关、计算关、识图绘图关、语言表达关和纠错关,研究我们的解题习惯,有针对性地提高我们的解题技能。
六要甄选高考考试考试试题、调查考试试题进行模拟练习。
2008年高考考试题、各地模拟考试、各地联考考试试题中,好题不少,要依据个人状况,进行分类、整理、重复、纠错,领会高考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做好充分筹备。
地理
回顾主干常识体系
■窦立祥 扬州特级教师,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三年级地理教师
1.梳理考试概要,重温主干常识。
经过1、二轮复习,同学们入门知识学会得已较充分,但真的做题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根本就找不到正确解题方法。因此,在高考考试前的冲刺,要认真结合大纲,逐一在头脑中回顾,考试大纲每项需要下面包括了什么要点、需要大家应该拥有什么能力。
2.精心选择典型考试试题,提升训练成效。
在最后50天,建议同学们不要陷入题海战术,那种想通过很多地做题,从而碰上几道高考考试题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建议大伙结合对主干常识的梳理,找源于己薄弱的环节和要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要点的专题训练或各地模拟卷中的有关考试试题进行练习,对于做错的考试试题必须要认真地进行归因剖析,并将之落实在常识体系之中。
3.认真总结答卷规律,总结答卷模式。
适当的训练不只可以帮助大家学会有关的入门知识,弥补常识体系中的不足,更要紧的是可以帮助大家从做题中提炼出答卷规律、从而总结出普通的答卷模式,以起到举一反3、触类旁通有哪些用途。
4.按期回顾常识体系,不断加深印象。
最后的冲刺,不同于以往的只重视某一单元、某一本书的阶段性复习,要把整个高考考试考查的内容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在此建议大伙,结合考试概要,逐一在头脑中回忆出每一个常识或能力需要的细节,看看这一要素下包括了什么具体的要点和解题办法、方法;回忆一遍的周期可适合长些、回忆的要点要详细些;伴随时间的推移,周期可渐渐缩短,要点渐渐以主干常识为主,到高考考试前两三天,要力争做到每一天将所有些主干常识体系回顾一遍,做到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这个阶段应该努力做到系统化、结构化,把要点系统化形成宏观。刚刚举办的扬州高中三年级历史研讨会透露必学1、2、3专题,今年出题或许会发生变化。过去必学1、必学2、必学3是分别出题,今年三者之间或许会联系,但数目会极少。所以必须要掌握宏观把握,尤其是充分把握考试说明,研究典型例题,由于今年的典型例题从10题增加至20题,这里面好的题目透露出一些线索、角度、信息。
在具体要点复习中应重视对要点背景和影响的理解。研讨会上,专家们也指出,目前的高考考试比较重视对能力的考查,考试试题会倾向于在背景下剖析,因此要擅长把握前因后果。
历史选择题是重点,做得好坏是得A与否的重点,应该回顾旧题,精做新题;非选择题部分则重在找对解题思路,最后50天练习中无需非常完整地作答,仅需列出提纲,对比答案,做到两点:一是找对我们的思路;二是探寻每一个得分点的关键字,培养答卷的精准性。除此之外,非选择题必须要牢记两点:一是看分答卷,后面4分基本上就是4个点;二是踩点得分,不少考生答了不少口语化的东西,没提炼关键字,不能分。所以最后我提什么时间复习需要,历史入门知识必须要结合教程、笔记复习两遍以上,复习完每一个专题后必须要通过回顾的方法总结,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记忆,每本书复习结束后,应该看着目录回忆整体框架。
历史
必学1、2、3或许会联系到一块出题
■方云华 扬州中学高中三年级历史备课组组长
1、研究2009年高考考试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考试说明是高考考试命题的指针,同学们要研究试题结构、研究每一个考试知识点及其能级需要、研究考试说明上的例题。今年愈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研究教程常识体系,形成常识模块。考试时努力把教程带进考场的方法是脑中有比较完整的书本常识体系。所以,大伙要构建书本单元常识体系、构建以核心常识或以重大时政热门为中心的常识体系,如经济学中以企业为主体的体系、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体系等。
3、研究重大时政热门事件,把握来龙去脉。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的命题,常常选取年度间思想性、价值取向比较鲜明的重大时事,与国家经济进步和人民生活息息有关的社会热门作为背景材料。大伙要重点关注如应付金融危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手段、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等社会热门。
4、研究自己常识和解题能力上的薄弱点,形成增长点。大伙必须要静下心来,结合综合训练和模拟试题,认真排查常识漏洞,把盲点常识和易错点常识整理出来;认真排查能力漏洞,总结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办法、总结明确答卷方向的办法、培养答案要素化规范化的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