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整理了各题型的答卷攻略,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小伙伴都可以看一看。高考考试目的: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出色生总分在115分以上。 时间分配: 第Ⅰ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 第Ⅱ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1、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种定义、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1、树立一种定义 虽然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些文章专业性非常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需要考生全方位、系统、透彻地弄懂有关的常识。 基于这一认识,大家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考试试题时,要结实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要紧词汇、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便判断和想象考试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拥有两种心态 ①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况和解题状况,大家才能飞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②必须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总是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些选项看上去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些选项看上去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不对的。 这就需要大家需要认真仔细,粗心大意是万万要不能的。当然,有时大家或许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大家可以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由这个有关的句子去作出判断,从而断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 通常来讲大家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A、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要紧的一步,只有了解了文章才大概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定义,将以下一些要紧信息标示出来 1.重点讲解的名词术语。 2.要紧问题及定义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与有指代意义的词汇。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素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B、审(题干、选项),需要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需要、提示): 1.题目需要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的词汇常常出现,分为三类: A.讲解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断剖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缘由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C、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含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A.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有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意思上的差别,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B.外查关系:查找时,应该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含: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不是是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不是一致。 3.找错因 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 (1)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定义,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致使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2)张冠李戴 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定义说成是B,从而致使对象不当。 (3)以偏赅全 以偏赅全是就定义数目范围而言的,命题人总是改变原文中数目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4)是非颠倒 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一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相反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一定。 (5)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致使逻辑不当。 (6)超前判断 一是弄错时态:如将以后这样说成了已经这样,二是模糊现实,总是是在势必这样还是可能这样上做文章。 (7)无中生有 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8)瞒天过海 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要紧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双眼达到干扰的目的。 (9)答非所问 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同,导致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10)喧宾夺主 所谓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定义的重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缘由,如此放在一块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有哪些用途。 D、比(干扰项) 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考试试题的题干、题肢。 E、排 依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 F、选 选出正确选项。 小结:论述文阅读解题办法 一是依据选项找原文; 二是对照原文找差异; 三是针对差异作判断。 2、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12分,力争10分以上)[约11分钟] 1、解题原则 总原则:看法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 需要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量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 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打造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 语境是答卷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了解文章,审清题目,学会答卷方法,还是可以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方法 (1)理解文中要紧句子的意思 要紧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要紧用途的重点性语句,一般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 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与过渡句; ④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重点句等。 要紧句子的意思,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办法: ①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字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②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地方。 ③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有关语句在选文中的地方,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如此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使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要紧生平事件、命转折、至关要紧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如此可以飞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经历。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汇,抓地址与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相同种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第一,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特别是细节描写)。 比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日常起了什么用途,它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特质等。 第二,从传主与年代,传主与别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年代和传主与别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年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依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与传主个人成长有关的要紧事实,知道具备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4)剖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置: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有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非常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知、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办法: ?它总是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前凸后翘,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还需特别注意有的侧面描写看上去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要紧有哪些用途。比如,借助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有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使用很多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征,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备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信件、日记中的告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看法,也可以使传记具备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点: 自传使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一般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使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题: 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题提出问题,需要深入研讨; (2)依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 (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答卷思路可概括为:看法引据论述小结。 看法:了解无误地表明看法。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适合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借助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情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看法,简要作结。最后整理信息,分条陈述: ⑴要素须全方位; ⑵陈述有条理。 作为综合讲解题,看法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重点。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7--9,14分,力争10分以上)[约12分钟]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卷方向:词句理解、用途、剖析问题、总结主旨等; ③答卷要重视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使用不一样的表达方法:剖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明确,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1、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 通读,知道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卷地区;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2、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 缺少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缺少结构意识,不擅长借用层次剖析把握内容要素; 缺少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便或盲目; 缺少提炼整理方法,有效剖析总是不足; 缺少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3、解答一般办法 1、原则:主题在心中,答案在文中,办法在胸中 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3、步骤: 第一步速读原文 第二步审读考试试题 第三步重点回读 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规律点睛: 1、整体阅读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文题对应 3、瞻前顾后考虑全方位 4、对照需要规范答卷 学会语言组织办法: (1)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总是都是要素),进行压缩; (2)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提炼法:对于没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剖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答案要素: ①依据分数提示②根据肯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理⑤有关要素。 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不是与题干自然衔接 ②要素是不是明确,能否分点(层)表述 ③字数是不是合乎既定需要,是不是写有错别字,是不是出现了语病 4、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0-12题,19分,不可以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 文言翻译:(13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 ①虚词:
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需要过一遍。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种类和使用方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1、接触文言文阅读考试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知道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事件,它可能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可能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与任职变化、空间地方转移的词汇,由于这类词汇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因为试题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需要看清题干的需要,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特别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可以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汇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常所练,进行常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依据具体语境,作出适当的剖析判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尤其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必须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常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必须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讲解,同时注意平常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汇、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体现,这类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办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容易见到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类字连成句,需要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可能多就少改,该补的必须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没办法说通,尝试一下是不是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要打草稿,因为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很难一锤定音,假如一下子写在试题上,然后再改,导致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依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字语的翻译十分要紧,由于评分时关键字语是主要得分点。 大伙在翻译时要估计出什么是关键字语,千万不可以让它们糊过去! 遇见很难理解的词汇,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擅长联系,做好常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方位,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使用方法。 5、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4-15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解、看需要)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重视表达方法和方法: 1.古诗常见的修辞办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方法: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静表现办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单刀直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根据需要剖析或总结。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卷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学会各种题型的答卷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五)复习要点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有关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卷: 1.先看法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分点作答式 答卷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剖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讲解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领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什么意象+打造如何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字句:解释+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用途(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剖析修辞办法:揭示手法+剖析表达用途(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剖析表达方法:如何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用途(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哪种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