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的历史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关于这部分常识的把握,同学们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常识结构,才能对整个历史事件与产生的前后影响有充分的认知。下边是记者为大伙收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要点,同学们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也可根据此文的主要框架进行类似常识结构的整体构建。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用法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技的进步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创造层出不穷,并被飞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技的突出进步主要表目前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方法的创造和化学工业的打造,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创造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进了石油开采业的进步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致使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1.特征(与首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进步(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 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范围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法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获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进步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就飞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升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后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首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达成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后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年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与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进了石油开采业的进步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用的主要新能源。 2、政治范围 伴随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日常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规范日益健全,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打造了较为完善的议会民主规范。 随着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获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情况有所改变,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3、思想范围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进步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涉主义 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角逐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需要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角逐、自由贸易到愈加多的干涉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用国家政权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涉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伴随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达成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后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区域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愈加注意本国的实质状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4、国际关系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进步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进步相对缓慢,特别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会飞速发展,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1、第二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需要根据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区域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材料产地、产品市场和投资场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后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愈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后致使首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款》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紧急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权势的同时,加速并最后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一定量上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首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遭到本国政府的看重,都促进了生产力进步;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首次科技革命致使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致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首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是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进步。 2、不同的地方: (1)首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如果劳动者,他们凭着经验或技能获得很多成就,这类创造成就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创造无一不是在精准的自然科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获得的。 (2)首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的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首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