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变更,体现出要突出重点抛弃繁、难、偏、旧的精神,因此考试内容也将适应这种变化。文综测试旨在全方位考核考生的人文常识及其基本素养、看重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重视考核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本精神不会改变。 考试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的是:①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存活与进步进程中的重大问题;②关注社会进步和国内国情;③重视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常识剖析、阐释、评价实质问题;④启发和展示辩证、鉴赏、逻辑、判断、论证等研究性思维过程。 为此大家在复习中应深思: 1、终极性目的与阶段性目的的兼顾 《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能力需要毕竟是终极性的,即应该达到的需要。但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考虑怎么样分阶段来达到,拟定阶段性目的或称之为过程性目的,大家对于常识的复习按章节安排都是胸有成竹的,而对能力的形成和思维练习,怎么样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去培养,恐怕就考虑得不多了。能否对能力的目的需要也进行一番剖析,按其发展趋势,结合常识内容,予以细化呢?当然各阶段应有所侧重,既有阶段性,也要有连续性。下面是北京四中网校地理名师安老师提出一种复习安排建议:
常识内容
常识联系
能力需要
图像图表需要
熟知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学会地球地图常识
结合历年有关高考考试考试试题
总结有关规律,掌握判读技能
空间事物分布图原理示意图
学会大方、水的入门知识
结合地区地理
理解定义原理
气候图、水文图
学会地壳自然带入门知识
结合地区地理
剖析常识联系
等值线图
学会资源能源、生产活动
结合地区地理
综合地区特点
比较表、结构式
学会人口城市、人类和环境的入门知识、基本看法
结合生活实质及热门问题
运用基本看法、整理常识系统
系统联系框图、各种统计图表
2、一般性需要与测试性需要的结合 平常课堂教学,在能力或办法的练习中,多为一般性需要,是为了适应水平考试而设计的题目;而高考考试是选拔性考试,需要综合性强、新颖灵活的题目,立意要独特,情境要新颖,设问要灵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设计一些符合高考考试需要的、测试性题目让学生去考虑,并剖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以获得解决测试性考试试题的体验。因为今天的高考考试更看重思维过程,所以在复习中让学生多想想为何?如何得出的结论?进行思路的交流讨论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测试性需要的特征。 3、基础性练习与提升性练习的选择 根据平常教学所做的训练是基础性或常规性的练习,它只能解决普通的运用常识、联系实质、加深对常识的理解、加大对要素的记忆,在能力形成过程中是基础层次。从高考考试需要看,需要在基础上的提升,这就要有选择的做一些提升性的训练,但并不是追求偏题、难点。优质的考试试题并可能不是难点,体现能力需要的考试试题总是运用的就是入门知识。 4、系统性常识与专题性常识的综合 能力的载体是常识。在平常教学中,运用系统性的常识居多,但在复习过程中,更需要经过整理加工后的常识,即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常识,其本身就是经过综合后的专题,它可以体现不同常识的重组、相同常识的总结、相似常识的迁移、有关常识的联系。这类运用常识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也是能力的提升过程。在复习的第二阶段或第二轮,就需要专题复习,也正是提升能力的要紧阶段,这是不可忽略的。 高考考试复习还要看重基本定义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抓住内容的地理性,如地理背景、地理意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对教程中的很多实质材料,包含案例在内,并未必要学会,要紧的是这类材料说明了那些问题?要掌握剖析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四中网校的不少模块就非常合适高中三年级学生复习操作。再有学生复习中不要把常识绝对化,更不要死抠教程中的某句话、某个词;不要把教程中的内容随便加深和扩展,学生在复习中应该学会运用常识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考虑,会运用,而不是堆砌积累加深常识。复习的导向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率,科学的办法才会有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