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信息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中二年级语文:怀古诗词鉴赏指导

来源:www.ddjgo.com 2025-08-13

最新资讯

  1、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因为篇幅的限制,诗大家对历史的处置总是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譬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更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不过抓住问鬼神与晚唐很多皇帝佞佛媚道与自己和贾谊都最后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2、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没办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方位的评价,做出结论,只不过抒发某种感慨。比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不过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不过表达了我们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比如大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暗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然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如此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儿?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剖析。就不可以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如何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剖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后逃脱不了灭亡的命。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权势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第二,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非常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件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为例来讲解这一问题: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到底在哪儿呢?

  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能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诗人也都写过很好的昭君诗,但都不可以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大家就不难探明杜甫这首昭君诗的意境,在鉴赏时就不会偏离了方向。前面议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一些怀古诗词,都是很好的,大家应该潜心研读,从中总结出一些解答怀古诗词问答卷的规律。譬如,大家用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什么地方?青山外,远烟碧。)

  出如此一道题目:这首词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如果什么?回答时则应考虑作者与李白来采石矶时有什么一同点,落拓的南宋爱国诗人的愁和恨与李白因参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后死于此,十分相似,据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现在奸佞当道,词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以外缥渺的远烟一样。

  其三要掌握点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非常大的帮忙,而且对提升鉴赏能力也非常有好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总是都非常深远,很多文人骚客对之大都感极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笔,各抒其怀。但因为各自己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大家可以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杜牧的《乌江亭》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题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见地,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老公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见地,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期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中一年级筹。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诗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怎么看,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怎么样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怎么看。由于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措的笔法,与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看上去平铺直议。

  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诗的比较中,大家可以得出如此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咏史并不是史论,从诗词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样有宋人写诗填词好议论且缺少形象思维的问题。值得做比较鉴赏的这种作品还有不少,如写贾谊、王昭君、诸葛老师、杨贵妃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同题诗,颇有的不凡之作,都可以拿来做做比较,以提升我们的辨别能力。大家可用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实行,哪个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同题诗出一道如此的题目: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什么相反?哪个的诗的艺术水平更高?其答案是:主题相反是由于两人说处的年代与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诗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常见规律;王诗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诗。

  第四要学会一点如何区别怀古诗词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古诗词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古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致使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备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诗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古、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批评这首律诗浅近,浅近(不够含蓄)之评虽不适合,而批之曰无我则比较准确。刘禹锡只不过作为一个客观的评判者,没把自己融入诗中,因而诗中无我,虽警辟深邃,但难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苏轼怀古诗词。还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而言之:诗人在咏怀古迹时,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诗中,诗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古来材大难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可以说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吟咏时诗人并不是隔岸观火,或作壁上观,而是亲赴火场,身临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境分外深邃,情意特别真挚,余韵特别深长,令后人读之击节赞赏,拍案叫绝,唏嘘叹惋,以至泣下,绝不是一般客观评判者之所能及也。比如,可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出如此一道题为何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剖析。就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之:诗人明知贾谊为什么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我们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最后一点最为简单,就是要知道史实和作者的简历,最好还要了解诗人在创作该篇时的背景。

  其实,高考考试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总是在课本中出现过,譬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哪个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数见不鲜。
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觉得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大家可以悟出如此一个道理:但凡课本、读本及其注解、训练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学会,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历程,也要略知一二,如此,在不会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状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由于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讲解。比如,大家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哀愁风雨,树犹这样!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出如此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会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明白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需要运用本段所谈到的办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当然,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很多常识,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诗词的鉴赏办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种类的诗的使用方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了。

热点专题

  • 黑龙江:哈尔滨金融学院2021年招生章程
  •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
  • 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

[]【中国邮政EMS】2022

[]2019高中三年级英语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