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到某个英语单词,感觉真是特耳熟,但就是死活联想不起来它的中文含义,绞尽脑汁想琢磨出它到底的意思是吧,可没等回过神来,后面的段落又已经播放完了;
2、做英语听力训练时,没拿到文字材料前,云里雾里,完全听了解原文说了什么,可当阅读文字材料时,才发现,原来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单词,自己都认识,而全文的意思,也能弄懂百分之八九十。
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了这两种状况的出现呢?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听力。
我在前几篇文章中说到过,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过程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其中,听、读是语言的输入部分,说、写、译则为语言的输出部分。
输入是基础,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它在某种程度,甚至比输出要来得愈加要紧。
同是语言输入的阅读和听力,实则不过是不同形式的阅读而已,前者用双眼,后者用耳朵。大家在做听力时,就是在尽最大努力,将听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然后,在脑海里头再去进行阅读。
所以,假如你听不懂,究其缘由,不外乎两点:一,从英语单词层面讲,单词你不认识,或者单词你虽然认识,但却没听出来。二,从篇章层面看,单词都听出来了,但理解不了或者没记住。
针对高考考试英语题型,定时训练是提升高考考试应试能力和方法的必要环节。如能天天定时完成适量的分项训练,如语法、完型或阅读,不但能通过熟知题型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同时还能愈加准确、高效地捕捉考试知识点,从而减轻重压,达到考试时的正常发挥。
建议时间:听力20分钟,英语常识运用(包含单项填空和完型填空)25分钟,阅读理解35分钟,写作(包含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40分钟。
当然,在英语考试时,考生可依据我们的实质状况,适合延长或缩短某一项的用时,但在训练时,期望学生严格根据这个建议时间,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查漏补缺,达到入门知识的系统化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核对自己入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如发现有遗漏现象务必准时弥补。借用词语复习与词和词组的使用方法,通过联想串联语法考试知识点也是达到入门知识系统化的方法之一。